- 熱門
- A~G
- H~L
- M~T
- U~Z
2025年工作時突發(fā)疾病死亡屬工傷嗎?
工作時突發(fā)疾病死亡屬工傷嗎?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對于在工作期間突發(fā)疾病導致死亡的情況,有明確的規(guī)定。該條例將這種情況視為一種特殊情形:如果員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上突然發(fā)病,并且自醫(yī)療機構首次診斷起48小時內因該疾病去世,則可以被認定為視同工傷。盡管這種情形并不完全符合傳統(tǒng)意義上的“因工受傷”定義,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工傷保險條例》特別規(guī)定了這類情況可享受與工傷相同的待遇?!?8小時”的計時起點是從醫(yī)院初次確診疾病的時間開始計算的。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fā)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
受傷后多久申請工傷有效?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當職工遭遇事故傷害或被診斷、鑒定為職業(yè)病時,應在特定的時間范圍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職工本人、其直系親屬或工會組織需自事故發(fā)生之日或職業(yè)病確診之日起的一年內,向所在單位所屬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的請求。如果超過了這一期限,則可能會影響到工傷的正式認定以及后續(xù)工傷待遇的享受權利。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
職工發(fā)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yè)病防治法規(guī)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yè)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fā)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yè)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tǒng)籌地區(qū)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guī)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fā)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yè)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tǒng)籌地區(qū)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qū)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fā)生符合本條例規(guī)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勞務派遣工工傷由誰負責?
在勞務派遣關系中,派遣員工發(fā)生工傷時的責任歸屬需依據具體情形來確定。通常情況下,用工單位(即直接使用派遣員工工作的實體)應承擔主要責任,因為它們負責派遣員工的日常管理和工作指導勞務派遣單位(與派遣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的一方)也負有一定的責任,尤其是在未盡到其法律義務的情況下。具體而言,如果工傷是由于用工單位的原因造成的,則由該單位承擔責任;而如果是因為勞務派遣單位未能依法為派遣員工繳納工傷保險費等行為導致了損害的發(fā)生,則勞務派遣單位也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樣的責任分配機制旨在確保派遣員工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同時,促進各方履行好各自的安全保障職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guī)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yè)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罰款;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p>
《工傷保險條例》第四十三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
(四)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yī)療保險費。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
(三)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fā)給傷殘津貼?!?/p>
在符合特定條件下,如工作時間和崗位上突發(fā)疾病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導致死亡的情形下,可依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申請工傷認定,從而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
〖溫馨提示〗以上是關于“工作時突發(fā)疾病死亡屬工傷嗎”的解答,希望能為您提供一些指導。如果您需要進一步的法律咨詢,請登錄法頭條進行在線咨詢,我們的專業(yè)律師將為您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和建議。祝您一切順利!
-
在當今多元化的就業(yè)市場中,勞動合同作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權利義務的契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部分用人單位為規(guī)避法律責任或降低用工成本,仍存在未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違法行為。這一現象不僅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擾亂了勞動市場的秩序。...時間:2025.07.03
-
試用期是勞動合同期限的一部分,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進行相互考察的期限。在此期間,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工作能力、工作態(tài)度等進行評估,而勞動者也對用人單位的工作環(huán)境、工作內容等進行了解。關于“試用期員工不合格的標準是如何界定的?”的相關問題,法頭條法務整理了相關資料,聽聽法頭條法務給出了哪些意見吧。...時間:2025.06.29
-
在勞動關系中,勞動合同的簽訂與解除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核心權益保障。連續(xù)簽訂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后是否必須轉為無固定期限合同?若企業(yè)單方解除無固定期限合同,賠償標準如何界定?下面小編將從法律條文與實務操作出發(fā),對這兩個問題進行系統(tǒng)性解析,幫助雙方明晰權利義務邊界。...時間:2025.06.25
-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法律依據。合同條款的完備性與合法性直接關系到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實踐中,勞動合同中必備條款的缺失或違法約定常引發(fā)糾紛,而勞動合同無效的認定亦需嚴格遵循法律規(guī)定。下面小編將圍繞“勞動合同中的必備條款”及“勞動合同無效的情形”兩個問題,結合法律規(guī)定與...時間:2025.06.23
-
沒簽勞動合同離職的賠償問題涉及多個方面,包括雙倍工資差額、經濟補償、勞動關系證明、違法辭退的賠償金以及擅自離職的賠償責任等。勞動者在離職前應充分了解自身權益,依法維護自身合法利益。關于“沒簽勞動合同離職時勞動者能否獲得賠償?”的相關問題,法頭條法務整理了相關資料,聽聽法頭條法務給出了哪些意見吧。...時間:2025.06.22
-
勞務派遣工多久可以轉正式工?勞務派遣工轉為正式工的時間并無統(tǒng)一法定標準,具體取決于用工單位的內部政策、崗位性質、個人表現及雙方協(xié)商結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內容,一起來了解下吧。...時間:2025.06.17
-
在勞動關系中,工資條款作為核心內容,其約定不明或未依約履行均可能引發(fā)糾紛。下面小編將從法律視角出發(fā),系統(tǒng)梳理勞動合同中工資約定不明的處理規(guī)則,以及用人單位未依約支付工資的賠償責任,旨在為勞動者和企業(yè)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助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時間:2025.06.03
-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重要憑證,也是保障雙方權益的基礎。因用人單位管理不規(guī)范或勞動者法律意識淡薄,常出現未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當勞動者因此離職時,如何主張賠償、是否需提前30天通知等問題,成為實務中常見的法律爭議焦點。...時間:2025.06.03
-
我們在入職企業(yè)單位后一般都需要簽訂勞動合同來保障自己的權益,但也有入職沒有簽訂合同的,這個時候如果離職算不算違約呢?根據勞動法的規(guī)定,入職期間沒有簽合同離職一般不算違約,因為雖已形成勞動關系,但是沒有法律的有效約束能力,因此離職不算違約。...時間:2025.05.20
-
停工留薪期是指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yè)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yī)療的期間,在此期間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特殊情況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12個月。...時間:2025.05.2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