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如何理解國家賠償中的“公共利益”與行政賠償?
如何理解國家賠償中的“公共利益”與行政賠償?
“公共利益”在國家賠償中的地位突出體現在,盡管國家機關在執(zhí)行職務過程中可能對公民權益造成損害,但如果這種行為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且符合法定程序,那么即使造成了損害,也可能豁免國家賠償責任。這里的“公共利益”必須嚴格限定在法律法規(guī)允許的范圍內,不能任意擴大解釋。
行政賠償則是國家賠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專門針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實施行政管理活動中,因違法行為導致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受損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否涉及公共利益,只要存在違法行為并導致實際損失,行政機關都應當依法進行賠償。
【法律依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二條: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guī)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五條: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fā)生的;(三)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其中雖未直接提及“公共利益”,但在司法實踐中,法院通常會結合具體情況判斷行政機關的行為是否出于公共利益考慮。
行政機關違法致損是否都屬行政賠償?
行政機關違法致損是否都屬行政賠償,并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明確規(guī)定了國家賠償的范圍和條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違法行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并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賠償。
具體而言,行政機關違法致損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一是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如作出的行政決定、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執(zhí)行等行為違反法律規(guī)定;二是行政機關不作為,即應當履行法定職責而不履行,導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益受損;三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故意或過失造成他人損害。
對于行政機關按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條件和程序實施行政管理行為,即使造成了相對人的損失,但如果該行為本身符合法律規(guī)定,且不存在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等情況,則不屬于行政賠償范疇。
【法律依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二條: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guī)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停業(yè)、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二)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三)違法征收、征用財產的;(四)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十五條: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但是,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使損害發(fā)生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國家賠償與行政賠償責任承擔機制有何不同?
國家賠償與行政賠償在責任承擔機制上存在顯著區(qū)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賠償主體不同:國家賠償的主體是國家,具體由各級人民政府作為賠償義務機關履行賠償責任,這是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guī)定。國家賠償通常是由于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jiān)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造成的損害。
而行政賠償的主體則是具體的行政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及《國家賠償法》的相關規(guī)定,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zhí)行職務過程中,因違法行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時,該行政機關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 法律依據不同:國家賠償的主要法律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涉及范圍包括刑事賠償和部分非刑事司法賠償;而行政賠償的法律依據除了《國家賠償法》外,還包括《行政訴訟法》等法規(guī),主要針對的是行政行為違法導致的賠償。
3. 賠償程序不同:國家賠償的申請一般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對決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賠償則通常需要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程序確認行政行為違法后,再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
【法律依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二條:“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guī)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p>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六條:“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的行政行為,給原告造成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賠償?!?/p>
以上是對國家賠償與行政賠償責任承擔機制的主要區(qū)分,實際操作中還需結合具體案情和法律規(guī)定進行深入分析。
“公共利益”在國家賠償中的運用是對國家機關職權行為合法性和必要性的審查標準之一,只有在為了公共利益且遵循法定程序的前提下,國家才可能免除賠償責任。而行政賠償則更側重于對行政機關違法行為的糾正和對受害者權益的救濟,不論是否存在公共利益因素,只要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造成損害,就必須依法給予賠償。兩者在國家賠償法的框架內相互補充,共同確保了國家權力的正當行使和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
溫馨提示:當前回復僅為大多數情況下的參考答案。如仍無法解決您的法律疑問,請咨詢律師以獲取專業(yè)的法律建議。我們承諾5分鐘快速響應,并努力提高問題解決率。
-
近年來,隨著法治進程的推進,公民對國家賠償制度的關注度顯著提升。若因司法錯誤導致無罪羈押,受害者有權依法申請國家賠償。然而,賠償金額的計算方式與申請期限的界定常引發(fā)疑問。下面小編將依據《國家賠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從賠償標準與申請時效兩個維度,解析無罪羈押賠償的核心規(guī)則,為公眾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時間:2025.06.24
-
國家賠償制度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屏障。當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權益時,受害人有權依法申請國家賠償。下面小編將結合最新法律法規(guī)與司法實踐,解析國家賠償金的計算標準、適用范圍及申請流程,為公眾提供權威指引。...時間:2025.05.20
-
在休閑娛樂或日常出行時,誰都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意外。例如,在游樂場所享受蹦床樂趣時,蹦床突然爆炸,游客因此受傷。這類事件不僅給身體帶來痛苦,還可能造成經濟上的損失。面對這種情況,游客該如何申請賠償?...時間:2025.03.20
-
2025年行政賠償的要求主要包括賠償請求人資格、賠償義務主體明確、賠償請求基于明確的法律依據和合理理由、違法行政行為確認以及申請時限等方面。這些要求均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相關規(guī)定,并受到嚴格的法律程序約束。法頭條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將在下文中告訴大家“行政賠償”的相關問題。...時間:2024.12.27
-
2025年行政賠償的性質是一種國家賠償責任,旨在保障和救濟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受到行政機關或其工作人員違法侵害時的合法權益。相關的詳細法律條款則對行政賠償的范圍、賠償義務機關、賠償程序以及賠償方式和計算標準等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法頭條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將在下文中告訴大家“行政賠償”的相關問題。...時間:2024.12.27
-
2024年行政賠償主要分為侵犯人身權的賠償和侵犯財產權的賠償兩大類。相關法律條款明確規(guī)定了賠償的范圍、標準和程序,為公民在遭受行政侵權行為時提供了法律保障。法頭條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將在下文中告訴大家“行政賠償”的相關問題。...時間:2024.12.20
-
2024年行政機關違法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受害者有權依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要求賠償。在申請賠償時,受害者應了解自身的權利、保留相關證據并關注賠償時效。法頭條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將在下文中告訴大家“行政賠償”的相關問題。...時間:2024.11.12
-
2024年武警執(zhí)行公務導致誤傷公民的情況下,受害者有權要求賠償。這一權利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保護。受害者應依法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申請,并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維權。法頭條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將在下文中告訴大家“行政賠償”的相關問題。...時間:2024.11.12
-
2024年非法拘禁的受害者可以索要賠償,且相關法律法規(guī)為受害者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據和保障。受害者應了解自己的權利并采取相應的法律行動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非法拘禁賠償的性質取決于實施非法拘禁行為的主體和具體情況。如果是國家機關或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實施的非法拘禁行為,則可能屬于行政賠償;如果是個人或...時間:2024.11.12
-
2024年地方政府違法扣留資產后,當事人完全有權要求賠償。這一權利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明確保護。當事人在申請賠償時,應充分了解相關法律條款和申請流程,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法頭條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將在下文中告訴大家“行政賠償”的相關問題。...時間:2024.11.1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