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A~G
- H~L
- M~T
- U~Z
拆遷過程中的聽證程序是怎樣的?
拆遷過程中的聽證程序是怎樣的?
聽證程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中有所規(guī)定。在拆遷過程中,如果涉及到公共利益需要,政府或相關機構會發(fā)布拆遷公告,并對擬拆遷的房屋進行評估。如果被拆遷人對拆遷決定有異議,有權提出聽證申請。聽證會由行政機關組織,被拆遷人可以在會上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行政機關應當聽取并記錄。聽證結束后,行政機關將根據聽證情況做出是否調整或維持原拆遷決定的決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享有陳述權、申辯權;行政機關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十三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guī)定,就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在拆遷范圍內,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
家庭分戶如何影響拆遷權益?
家庭分戶,通常指的是戶口分離,即原本在一個戶口下的家庭成員因各種原因(如結婚、離婚、成年子女獨立等)將戶口分開。在拆遷權益方面,其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拆遷補償: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和各地的拆遷補償政策,補償通?;诜课莸乃袡嗪褪褂脵?。如果家庭分戶后,每個戶都有獨立的產權證或者使用權證,那么在拆遷時,每個戶都可能享有獨立的補償權利。
2. 住房安置:在一些地方,拆遷安置是按照戶口人數來進行的。如果家庭分戶后,每個戶都有獨立的戶口,那么在安置時,可能會根據每個戶口的人數來分配安置房。
3. 補助和獎勵:某些城市在拆遷過程中會對符合條件的戶提供額外的補助或獎勵,如提前搬遷獎等。家庭分戶可能會影響這些獎勵的計算和分配。
相關法條
1.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國務院令第590號):該條例規(guī)定,對被征收人的補償包括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以及停產停業(yè)損失的補償。具體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2.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已被廢止,但部分原則仍可參考):該條例規(guī)定,拆遷補償的對象是房屋的所有人,安置的對象是房屋的使用人。
3. 各地的地方性法規(guī)和政策:由于拆遷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地方規(guī)定,具體的拆遷權益如何受家庭分戶影響,還需要參照當地的法規(guī)和政策。家庭分戶對拆遷權益的影響取決于具體情況,包括房屋的所有權、使用權、戶口狀況以及地方政策等。在處理此類問題時,建議咨詢專業(yè)律師并根據具體法規(guī)進行操作。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南嚓P問題回答,歡迎閱讀了解。如果還有其他的疑問可以在法頭條在線咨詢,我們會在第一時間給予答復。
-
標準面積計算法屬于“表層面積法”,是指以房屋的表面尺寸為基礎,按照規(guī)定的標準進行計算。接下來就讓法頭條的小編來帶你們了解一下吧。...時間:2024.11.26
-
如果評估報告中的數據與實際情況相符,可以使用評估報告計算法。該方法比較精準,可以更好地反映房屋的真實價值。接下來就讓法頭條的小編來帶你們了解一下吧。...時間:2024.11.26
-
房屋拆遷補償面積以宅基地使用權證書或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國土部門房屋測繪數據為基礎計算在確定土地面積之后,需要對建筑面積進行計算。接下來就讓法頭條的小編來帶你們了解一下吧。...時間:2024.11.25
-
房屋拆遷補償行政訴訟時效為六個月,在一些發(fā)達的城市,政府可能會更加注意居民的訴求,會推出更為優(yōu)惠的政策,也會更加關注農民工的利益。接下來就讓法頭條的小編來帶你們了解一下吧。...時間:2024.11.25
-
-
-
-
2024年企業(yè)不可以征收房屋拆遷重建。征收拆遷是由政府根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進行的行為,企業(yè)并不具備這一權力。如果企業(yè)需要進行土地或房屋的使用權變更,應通過合法途徑與政府協(xié)商解決。同時,在拆遷重建項目中,企業(yè)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積極配合政府的工作,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法頭條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將在下文中...時間:2024.10.29
-
2024年進行房屋拆遷時,如果被拆遷人不同意拆遷,并不能直接進行強拆。拆遷必須符合法律規(guī)定、履行必要程序,并在滿足合法條件的情況下才能申請強制執(zhí)行。被拆遷人在整個過程中享有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等權利救濟途徑。法頭條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將在下文中告訴大家“房屋拆遷”的相關問題。...時間:2024.10.25
-
2024年房屋拆遷糾紛的訴訟時效根據糾紛性質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行政糾紛的訴訟時效為六個月,而民事糾紛的訴訟時效為三年。無論哪種性質的糾紛,訴訟時效的計算均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計算,并且存在最長的保護期限(二十年或五年,具體取決于案件性質)。法頭條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將在下文中告訴大家“...時間:2024.07.1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